“万顷沙镇真的特别适合种植番石榴,今年我们农场一共种植335亩果子,产量达2500吨!番石榴不仅成为了我们镇的大产业,还带动全镇果农走上致富道路。”万顷沙镇番石榴规模化种植户——宝昇绿色生态农场负责人樊宝星兴奋地告诉小南。
小南从南沙区相关部门了解到,今年一季度,南沙区番石榴种植面积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.6%、27.5%,生产和增长形势喜人。
地处咸淡水交汇处的万顷沙镇,以其肥沃的有机土壤、充足的光照条件以及现代化智慧农业技术,让番石榴这一“外来种”摇身变为“致富果”。如今,“万顷沙番石榴”还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,逐步走进港澳等高端市场,用实力擦亮南沙农产品“金字招牌”。
品类多、质量优
“小果子”撬动“大经济”
当前,万顷沙镇番石榴种植已呈现出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特色化趋势,产业发展趋于成熟。全镇种植的番石榴共有7大主要品种,包括红肉番石榴3种(红宝石、西瓜红、胭脂红),白肉番石榴4种(珍珠、帝王、木瓜、水蜜)。
其中,红宝石番石榴以其脆爽清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元素,更是成为消费者们抢购的果界“宠儿”。
购买渠道:
微信搜索“品鲜万顷沙商场”小程序即可购买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番石榴的信心和意愿,近年来,万顷沙镇在技术培训、资金补贴、种苗支持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以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;同时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番石榴博士工作站,为番石榴从种苗培育、种植管理到提质增效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指导。
番石榴博士工作站邵雪花博士介绍:“工作站会针对番石榴种植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,如病虫害防治、土壤改良、水肥管理等,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攻关。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和试验示范,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。”
目前,万顷沙镇番石榴产业一产产值已达到2.9亿元,累计带动超5000农户参与种植,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%,生动书写了“小果子”撬动“大经济”的鲜活篇章。
科技赋能
智慧农业成为种植新常态
经过多年的番石榴种植实践,万顷沙镇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,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技人才。农户们能够熟练掌握番石榴的栽培要点,包括施肥、灌溉、修剪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,从而保证果实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。
此外,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,智慧农业也成为了万顷沙镇番石榴种植的新常态。
在宝昇绿色生态农场中,无人机精准执行着植保工作,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正按需为番石榴植株浇水施肥,“以虫代工”创新种植模式也在有序推进……自2008年投身番石榴种植,樊宝星始终走在农业技术革新的前沿,致力于研究先进的种植方法。历经近20年的探索,他已自主研发出多套成熟的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,并拥有多项个人荣誉。
“我们农场目前应用的这几项创新技术都具有行业领先优势。”樊宝星如数家珍地介绍,“特别是首创的‘以虫代工’模式,充分利用了昆虫的啃食特点,啃掉顶芽和嫩梢,取代枝条修剪,随后运用无人机飞防技术精准防控,形成完整的种植管理闭环。相较于传统的人工修剪,昆虫啃食枝条后长出的芽更多甚至翻倍,这样既节省了人力成本,产量还会比以往高出三倍以上!”
发展成果丰硕
加速释放“百千万工程”
“镇”能量
作为目前大湾区种植番石榴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乡镇,近年来,万顷沙镇聚焦“百千万工程”,持续书写“土特产”文章。
2020年
“万顷沙番石榴”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、2022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镇内成丰生态农场的番石榴被评为“粤字号”农业品牌;
2021年
率先掀起番石榴规模化种植的福安村被认定为广东省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番石榴专业村;宝昇绿色生态农场、智正现代农业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、旺氏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、成丰生态农场等番石榴种植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;
2024年
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共建番石榴博士工作站,全方位助力万顷沙镇番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此外,万顷沙镇还聚焦“福安果”打造了专属IP形象及系列文创产品,抱枕、咖啡杯、蒲扇、笔记本等特色周边兼具番石榴的外观特征和疍家文化形象,生动诠释了“万顷沙番石榴”的品牌优势和深厚的水乡文化,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万顷沙镇的开放包容和创新活力。
从“鸡屎果”到“福安果”,万顷沙镇番石榴产业不仅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华丽蜕变,更成为了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生根结硕果的生动样本。
文字:张丁璞
图片:刘伟
编辑:胡霞霞
校对:刘嘉欣
二审:梁思静
终审:黄增才
签发:齐华伟
出品:南沙区融媒体中心
投稿邮箱:nanshanet@126.com
(本文由“广州南沙发布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